【燕颔虎须的词语意思】“燕颔虎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相貌威武、气概不凡。这个词语源自古代对英雄人物外貌的描绘,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历史背景。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燕颔虎须 |
| 拼音 | yàn hàn hǔ xū |
| 释义 | 形容人相貌威武、气概非凡,多用于赞美英雄或有威严的人物。 |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关羽传》:“羽美须髯,故世称‘美髯公’。”后人引申为“燕颔虎须”,形容将军之相。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写人物形象或赞颂英雄气概。 |
| 近义词 | 鹤发童颜、威风凛凛、仪表堂堂 |
| 反义词 | 相貌平平、委琐无能、庸碌无为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燕颔虎须”最早见于《三国志》中对关羽的描述。古人认为,有“燕颔虎须”的人往往具备勇猛、刚毅的性格,是天生的将才。因此,这一词语不仅是一种外貌描写,也带有某种命定论色彩,象征着英雄气质。
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燕颔虎须”被广泛使用,如《三国演义》中多次提到关羽的外貌特征,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词语的文化意义。
三、现代使用场景
1. 文学创作:在小说、剧本中,常用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其英勇气质。
2. 影视作品:在历史剧或武侠剧中,常用于角色外貌描写。
3. 日常表达:偶尔用于夸赞他人仪表出众、气度不凡。
四、总结
“燕颔虎须”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外貌特征,更象征着一种英勇、威武的精神风貌。它源于古代对英雄人物的审美标准,经过历史演变,如今仍常用于文学和艺术表达中,体现了汉语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燕颔虎须”这一词语的含义、来源及使用方式,有助于在实际写作或交流中正确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