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解释及出处】一、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一句常见的成语,意思是:在某个地方有所损失,但在另一个地方却得到了补偿。它强调的是在面对失败或挫折时,不要灰心,因为可能在其他方面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或收获。
该成语源自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后汉书·冯异传》,用来形容将领在战场上虽然暂时失利,但最终取得了胜利。后来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醒人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不因一时的得失而气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拼音 | shī zhī dōng yú, shōu zhī sāng yú |
字面意思 | 在东方(东隅)失去了,但在桑榆(西边)获得了 |
引申意义 | 在某一方面失败或失去,却在另一方面得到补偿 |
出处 | 《后汉书·冯异传》 |
原文出处 | “始虽垂翅,终能奋翼;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使用场景 | 鼓励人在挫折中看到希望,保持积极心态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鼓励他人或自我激励,强调转败为胜 |
类似成语 | 否极泰来、柳暗花明、东山再起 |
三、补充说明
“东隅”指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早晨或开始;“桑榆”是太阳落下的地方,象征傍晚或结束。古人常用此比喻事情的开端与结果。因此,“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以退为进”的智慧。
在现代生活中,这句话常被用来安慰那些遭遇挫折的人,告诉他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放弃,也许在另一条路上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