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对泣的词语意思新亭对泣的词语意思是什么】“新亭对泣”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的是东晋时期士人面对国家沦丧、山河破碎时,在新亭(今南京附近)聚集,因感伤国事而痛哭流涕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国家危难或个人失意时,因忧国忧民而悲伤落泪的情景。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新亭对泣 |
| 拼音 | xīn tíng duì qì |
| 出处 | 《世说新语·言语》 |
| 释义 | 形容士人在国家危难之际,因忧国忧民而悲痛落泪。 |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历史情境或表达爱国情怀 |
| 情感色彩 | 悲壮、忧愤、哀伤 |
| 近义词 | 愁眉不展、黯然神伤、痛心疾首 |
| 反义词 |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欢天喜地 |
二、成语来源与背景
“新亭对泣”最早见于《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则故事:
>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流涕。”
这段话讲的是东晋南渡之后,中原士族南迁,他们在新亭聚会,感叹眼前的风景虽依旧,但山河已非故土。众人因此感动落泪,形成了“新亭对泣”的典故。
三、成语使用场景
| 场景 | 示例 |
| 历史叙述 | 在描述东晋时期士人的精神状态时,常用“新亭对泣”来体现他们的忧国情怀。 |
| 文学作品 | 诗人或作家在描写战乱、亡国或离别时,会引用此成语增强情感表达。 |
| 现代比喻 | 有时也用于形容现代人面对社会动荡、国家危机时的集体情绪。 |
四、总结
“新亭对泣”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了古代士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悲悯之情。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具有很强的文化感染力和现实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可继续查阅《世说新语》及其他古代文献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