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大不掉是什么意思尾大不掉的出处】“尾大不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组织或机构中,下属势力过大,难以控制,导致上层无法有效管理。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政治、企业或社会管理等领域。
下面我们将从成语的含义、来源以及相关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尾大不掉 |
| 拼音 | wěi dà bù diào |
| 含义 | 比喻机构庞大,下属权力过重,上级难以控制,导致管理困难。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组织结构不合理、权力分配失衡的现象。 |
| 近义词 | 尾大不掉、权势过大、难于驾驭 |
| 反义词 | 权力集中、上下有序、管理有序 |
二、成语出处
“尾大不掉”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
> “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吾谁与归?”
> ——《左传·宣公十五年》
不过,“尾大不掉”这一说法更常见于后世文献中,如《韩非子·五蠹》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 “夫国之大者,莫大于身;身之大者,莫大于心;心之大者,莫大于道。”
> ——《韩非子·五蠹》
但真正将“尾大不掉”作为成语使用并广泛传播的是在后来的历史文献中,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的政论和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
三、成语演变与现代用法
随着历史的发展,“尾大不掉”逐渐成为一种批评性语言,用于指出权力结构中的不平衡问题。例如:
- 在企业管理中,如果分公司或部门过于独立,总部难以掌控,就被称为“尾大不掉”。
- 在政治领域,若地方势力过于强大,中央政府难以有效管理,也可用此成语来形容。
四、总结
“尾大不掉”源于古代文献,最初用来形容政治局势,后来演变为一个常用的成语,用于描述组织内部因权力分布不当而产生的管理难题。其核心意义在于强调“权力与控制”的关系,提醒人们注意结构合理性和权力平衡。
五、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尾大不掉 |
| 含义 | 下属势力过大,上级难以控制 |
| 出处 | 《左传》《韩非子》等古代文献 |
| 用法 | 批评组织结构不合理、权力失衡 |
| 近义词 | 权力过大、难以驾驭 |
| 反义词 | 权力集中、管理有序 |
| 现代应用 | 企业管理、政治治理等领域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尾大不掉”不仅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成语,也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理解其含义和出处,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分析和应对各种管理与权力关系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