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菑亩词语意思是什么】“菑亩”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或古文阅读中。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本文将从字义、出处及现代解释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词语解析
“菑亩”由两个汉字组成:“菑”与“亩”。
- 菑(zī):本义为田地荒芜或未耕种的状态,也可引申为灾荒之地。在古代文献中,“菑”常用于描述未经开垦的土地或因灾害而荒废的农田。
- 亩(mǔ):是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约为六百六十平方步,现代换算约为667平方米。
因此,“菑亩”合起来可以理解为“荒废的土地”或“未开垦的田地”,有时也用来指代因灾害而无法耕种的田地。
二、出处与用法
“菑亩”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古代经典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农业生产的状况或社会动荡后的土地情况。
例如:
> 《尚书·大禹谟》:“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乃命农稷,播厥百谷,庶民弗食,乃粒于上,乃命黎民,俾勿忘,其有菑亩。”
在此句中,“菑亩”指的是因灾荒而荒废的田地,表达对农业生产困难的关注。
三、现代解释与使用场景
在现代汉语中,“菑亩”已较少使用,但在古文研究、历史文献分析或文学创作中仍可能遇到。它主要用来表达以下几种含义:
| 含义 | 解释 | 示例 |
| 荒废的田地 | 指未被耕种或因灾害而废弃的土地 | “菑亩虽多,难以为生。” |
| 灾荒之地 | 因自然灾害导致无法耕种的土地 | “菑亩连年,百姓流离。” |
| 农业困境 | 表达农业发展受阻的状态 | “菑亩难耕,民生维艰。” |
四、总结
“菑亩”是一个具有浓厚古文色彩的词语,主要表示“荒废的田地”或“因灾荒而无法耕种的土地”。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农业和社会背景。
| 词语 | 菑亩 |
| 读音 | zī mǔ |
| 字义 | 荒废的田地,或灾荒之地 |
| 出处 | 《尚书》《诗经》等古籍 |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古文阅读与研究 |
| 相关解释 | 常与“耕作”“灾荒”“农业”相关联 |
如需进一步了解“菑亩”在具体古文中的语境,可结合上下文进行深入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