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红杏出墙来原文】一、原文简介
“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句诗描绘了春天庭院中的一枝红杏越过墙头,展现出盎然生机的画面。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二、原文内容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诗句解析
| 诗句 | 解析 |
| 应怜屐齿印苍苔 | 想必是园中青苔被我的木屐踩出痕迹,说明园子非常幽静,少有人至。 |
| 小扣柴扉久不开 | 我轻轻敲打柴门,但久久没有人来开门,可能主人不在家。 |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园子里的春意太浓,连围墙也关不住,暗示自然之美无法被禁锢。 |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最后一句点题,用一枝红杏突破围墙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命力。 |
四、艺术特色总结
1. 含蓄蕴藉:诗人没有直接表达对园中景色的赞美,而是通过“红杏出墙”的细节,含蓄地传达出对春光的喜爱。
2. 以小见大:一枝红杏象征整个春天的生机,体现了中国诗歌“以物观人”的审美传统。
3. 画面感强:诗句虽短,却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4. 哲理意味:红杏出墙不仅是自然现象,也隐喻着美好事物无法被阻挡,具有一定的哲学意味。
五、影响与评价
“一枝红杏出墙来”因其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成为后世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意象。它不仅被广泛引用,还常用于形容某种不可抑制的美好事物或情感。
六、结语
“一枝红杏出墙来”虽仅四句,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它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更是对生命力量的礼赞。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典范之作。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诗的现代解读或相关文化背景,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