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足为训中的训指的是什么】在日常学习和使用汉语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成语,其中“不足为训”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成语。然而,很多人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并不准确,尤其是对其中“训”字的含义存在误解。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解析,并通过与表格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一、成语释义
“不足为训”出自《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后世引申为: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典范或准则。意思是说,某件事或某种做法并不值得当作榜样去模仿或遵循。
二、“训”的含义解析
在“不足为训”中,“训”并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训练”或“教训”,而是指法则、规范、榜样。具体来说:
- 训:意为“教诲、教导”;
- 在古代文献中,“训”常用来表示可效法的标准或规范;
- 因此,“不足为训”即为“不值得作为效法的榜样”。
三、常见误用与辨析
许多人误以为“训”是“教训”的意思,从而将“不足为训”理解为“没有教训”或“没有教育意义”。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 成语 | 正确含义 | 常见误用 | 原因 |
| 不足为训 |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榜样 | 没有教训 | 对“训”字理解错误 |
四、例句说明
1. 他那种自私自利的行为,不足为训。
- 意思:他的行为不值得别人效仿。
2. 这种做法虽然有效,但不足为训,因为不符合规范。
- 意思:虽然结果好,但方式有问题,不应作为标准。
五、总结
“不足为训”是一个典型的成语,其核心在于“训”字的正确理解。它强调的是不值得作为效法的榜样,而不是“没有教训”或“没有教育意义”。在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准确把握其含义,避免误用。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不足为训 |
| 出处 | 《左传·宣公二年》 |
| “训”的含义 | 法则、规范、榜样 |
| 正确解释 |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榜样 |
| 常见误用 | 认为“训”是“教训” |
| 使用注意 | 应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值得效仿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理解成语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其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运用中避免错误,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