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母训子文言文翻译】《赵母训子》是一篇古代寓言性质的文言短文,讲述的是母亲教育儿子的故事。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强调了为人处世应以德为本、谦逊有礼的重要性。
一、文章
《赵母训子》讲述了一个叫赵子的人,因自恃才高而骄傲自满,常常对他人不敬。他的母亲见状,便用严厉的态度加以训诫,指出他行为上的错误,并教导他做人要谦虚、重德、尊重他人。最终,赵子在母亲的教诲下改过自新,成为一个有德之人。
文章虽短,但寓意深刻,体现了古代家庭教育中“以德育人”的思想。
二、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表
| 文言文 | 白话文翻译 |
| 赵子骄,常轻人。 | 赵子骄傲自满,常常看不起别人。 |
| 母曰:“汝才不足恃,而心不恭。” | 母亲说:“你的才能不足以依靠,而且心不恭敬。” |
| 子曰:“吾才高,何惧人?” | 赵子说:“我的才能很高,有什么可怕的?” |
| 母曰:“才高而不敬,是为傲也。” | 母亲说:“才能高却不恭敬,这就是骄傲。” |
| 子惭,遂改之。 | 赵子感到羞愧,于是改正了自己的行为。 |
三、文章启示
1. 谦逊为本:即使才华横溢,也应保持谦逊态度,不可目中无人。
2. 德行重于才学:一个人的品德远比才华更重要,是立身之本。
3.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成长影响深远。
4.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赵子能够听从母亲劝告并改正错误,值得学习。
四、结语
《赵母训子》虽为一篇简短的文言文,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也为现代人提供了深刻的反思。在当今社会,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更应注重内在修养,做到“才高不傲,德厚不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