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绵里藏针】“绵里藏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柔软的棉絮中藏着针”,用来比喻外表温和、柔顺,内心却隐藏着锋利或严厉的一面。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说话或行为看似和气,实则暗含批评、讽刺或威胁,带有“外圆内方”的意味。
在日常生活中,“绵里藏针”多用于描述那些表面谦和、实则有心机的人,或者指某些话语虽然听起来温和,但背后却含有深刻的批评或警示。它强调的是“表面与实质”的反差,是一种委婉而有力的表达方式。
成语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绵里藏针 |
| 拼音 | mián lǐ cáng zhēn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言辞温厚,若绵里藏针。” |
| 释义 | 表面柔和,内里尖锐;外表和善,内藏锋芒。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言行或文章风格,带有讽刺、批评或警告意味。 |
| 近义词 | 外圆内方、口蜜腹剑、笑里藏刀 |
| 反义词 | 直言不讳、心直口快、光明磊落 |
| 使用场景 | 描述他人态度、评价文章风格、分析人际关系等。 |
| 示例 | 他表面上笑容可掬,实则绵里藏针,让人难以捉摸。 |
总结
“绵里藏针”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智慧的表达方式。它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有时需要掌握分寸,既要保持礼貌,又要不失立场。这种“以柔克刚”的策略,往往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告诫我们,面对他人时,不可仅凭表象判断,应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