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说:俄国当前】在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之中。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一文中,对当时俄国的局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历史使命和行动纲领。这篇文章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前的重要理论指导文献。
一、文章核心
列宁指出,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这一政权并未真正解决人民的根本问题。相反,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未能满足工人、农民和士兵的基本要求。因此,列宁强调,无产阶级必须承担起领导革命的重任,推动革命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他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通过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会议(即苏维埃)来掌握国家权力,而不是依赖资产阶级政府。同时,列宁也指出,无产阶级不能孤立地进行斗争,必须联合广大劳动群众,特别是农民,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二、关键观点对比表
内容要点 | 列宁的观点 | 意义与影响 |
革命性质 | 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未完成其任务 | 指出革命需要进一步深化,由无产阶级领导 |
政权归属 | 全部政权应归苏维埃 | 强调工农兵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
对临时政府的态度 | 不支持临时政府,认为其维护旧秩序 | 明确反对妥协,主张夺取政权 |
联盟对象 | 与农民、士兵等劳动群众结成联盟 | 扩大革命基础,增强力量 |
战争态度 | 反对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 提出“不割让、不赔款”口号,争取和平 |
革命目标 | 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 为十月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
三、现实意义与历史评价
列宁的这篇文章在当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为布尔什维克党指明了行动方向。它不仅揭示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局限性,也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历史角度看,列宁的主张最终在十月革命中得到实践,标志着俄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新阶段。
此外,该文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灵活运用,体现了列宁对俄国国情的深刻理解。尽管后来苏联的发展经历了复杂变化,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仍是研究俄国革命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文献。
总结: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必须成为革命的领导者,通过苏维埃掌握政权,推动革命向社会主义迈进。这一思想为十月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