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寒交迫的意思】“饥寒交迫”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既饥饿又寒冷,生活极度困苦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在极端贫困或恶劣环境下,人们所承受的艰难处境。
一、成语解析
- 出处: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饥寒交迫,不得其所。”
- 字面意思:
- 饥:饥饿。
- 寒:寒冷。
- 交迫:同时压迫。
- 引申义:形容人在生活上极度困难,身心俱疲,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二、用法与语境
用法 | 说明 |
描述生活状况 | 常用于描写贫穷、困苦的生活状态。例如:“战乱时期,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
表达同情 | 在文学作品中,用来表达对底层人民苦难的同情。例如:“他看到老人饥寒交迫,心中十分不忍。” |
强调困境 | 用于强调某种环境下的艰难处境,如自然灾害后的生存问题。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饥肠辘辘、穷困潦倒、忍饥挨饿 |
反义词 | 衣食无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
四、成语故事(简要)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多年,途中曾多次遭遇饥饿和寒冷的折磨。有一次,他在路上走投无路,又冷又饿,几乎晕倒。后来,在一位农夫的帮助下,才得以继续前行。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饥寒交迫”的痛苦,也让他更加珍惜后来的安定生活。
五、总结
“饥寒交迫”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描写。它提醒我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也让我们对那些仍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多一份理解和关怀。
成语 | 饥寒交迫 |
含义 | 饥饿与寒冷同时侵袭,形容生活极度困苦 |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
用法 | 描述贫困、苦难的生活状态 |
近义词 | 饥肠辘辘、穷困潦倒 |
反义词 | 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