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原文】一、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现代诗人戴望舒创作的一首诗,发表于1942年。这首诗以“残损的手掌”为意象,象征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深切关注与痛苦感受。诗中通过描绘祖国不同地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在抗战时期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希望。
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也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与不屈精神。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我用残损的手掌 |
作者 | 戴望舒 |
创作时间 | 1942年 |
体裁 | 现代诗 |
主题 | 对祖国的深情与忧虑,抗战时期的家国情怀 |
核心意象 | “残损的手掌”——象征对祖国的感知与情感 |
情感基调 | 沉痛、悲愤、坚定、希望 |
艺术特色 | 语言凝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修辞丰富(如比喻、对比) |
思想内涵 | 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
历史背景 | 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处于危难之中,诗人身处沦陷区 |
诗歌结构 | 分段描写不同地域,层层递进,情感逐渐升华 |
三、结语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与时代精神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的苦难与抗争,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希望。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力量,这种力量超越了时间,依然能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