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出自】一、
“相濡以沫”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大宗师》中。该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唾液互相湿润”,比喻在困境中彼此帮助、扶持。它常用来形容夫妻或亲密朋友之间在艰难时刻相互关爱、不离不弃的情感。
虽然“相濡以沫”常被用于表达深情厚谊,但其原始出处中的语境却带有一定的悲观色彩。在《庄子》中,这句话是作为对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讽刺和反思出现的,强调在极端困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反而显得更加真实和无奈。
因此,“相濡以沫”不仅是一个情感丰富的成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相濡以沫 |
出处 | 《庄子·大宗师》 |
原文出处 |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字面意思 | 用唾液互相湿润 |
引申含义 | 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关爱 |
使用场景 | 夫妻、朋友、同事等在困难时的互助关系 |
情感色彩 | 温情、感人、略带悲凉 |
哲学意味 | 对生存状态的反思,对人性的观察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赞美深厚感情,也可用于表达无奈 |
三、结语
“相濡以沫”虽出自古籍,但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它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在面对困境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往往是最珍贵的财富。然而,也正如《庄子》所言,真正的自由或许在于“相忘于江湖”,即在更广阔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