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必争成语】“锱铢必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对极小的利益或细微的差别都十分计较,不轻易让步。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货币单位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财富的精细计算和谨慎态度。
一、成语释义
- 词义:指对极小的利益或细节都不放过,非常计较。
- 出处: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夫不以道而求利者,若不耕而求获,未有能得者也。故君子务本,修身齐家,然后治国平天下。今人多好为巧伪,贪图功名,至于锱铢必争,岂不哀哉!”
- 用法:多用于批评那些过于斤斤计较、不愿吃亏的人。
- 感情色彩:含贬义,表示对利益过分计较的行为。
二、常见用法举例
句子 | 说明 |
他为了几块钱和商家争执不休,真是锱铢必争。 | 形容对很小的利益也绝不放过。 |
在商场上,这种锱铢必争的态度往往会让人失去合作机会。 | 表示过度计较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
他这个人太小气,连一点便宜都不肯让,简直是锱铢必争。 | 强调其吝啬和计较的性格。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分毫必较、斤斤计较、寸利必争 |
反义词 | 宽宏大量、大度宽容、慷慨大方 |
四、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锱”和“铢”是古代最小的重量单位,分别代表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和一两的千分之一。古人用“锱铢”来形容极小的物品或利益,因此“锱铢必争”不仅是一种行为描述,更反映出一种生活态度——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每一丝一毫都要认真对待。
然而,现代社会中,“锱铢必争”有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既可以是精明的理财观念,也可以是缺乏格局的表现。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计较”与“豁达”之间的平衡。
五、总结
“锱铢必争”作为一个传统成语,既有历史背景,也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利益时应保持理性,避免因小失大。同时,也警示我们不要陷入过度计较的误区,学会适度宽容,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走得更远。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锱铢必争 |
释义 | 对极小的利益或细节都不放过,非常计较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过于计较的人 |
感情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分毫必较、斤斤计较 |
反义词 | 宽宏大量、慷慨大方 |
文化内涵 | 反映古人对资源的精细管理与谨慎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