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原文和注释】“完璧归赵”是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一个著名历史典故,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夫蔺相如智勇双全、成功护送和氏璧返回赵国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原主。
一、原文节选
> “秦王曰:‘今予赵城,而以璧为信。’……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从也。’……秦王怒,欲以武力取之。相如曰:‘秦自孝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注:此为《史记》中关于“完璧归赵”的部分原文,因篇幅较长,此处仅摘录关键段落。)
二、注释说明
词语 | 含义 | 出处/背景 |
完璧归赵 | 指把完整的玉璧归还给原主,比喻保全事物的完整性并归还原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和氏璧 | 一块著名的美玉,相传为楚人卞和所得,后成为赵国的宝物。 | 古代传说 |
秦王 | 指秦昭襄王,战国时期秦国的君主。 | 历史人物 |
蔺相如 | 赵国的大夫,以智慧和胆识著称,是“完璧归赵”的主角。 | 历史人物 |
渑池之会 | 蔺相如与秦王在渑池的一次外交对峙,显示了赵国的尊严。 | 历史事件 |
三、总结
“完璧归赵”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智慧与勇气的象征。蔺相如在面对强大的秦国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成功保护了赵国的利益,并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这一事件也体现了古代士大夫在外交场合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这段历史,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的政治文化,还能从中汲取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与智慧。
注:本文内容为原创整理,结合了《史记》原文及历史背景知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完璧归赵”的含义及其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