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手旁观什么意思】“袖手旁观”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他人遇到困难或发生冲突时,选择不参与、不干预,只是在一旁观看的行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双手插在袖子里,站在一旁看热闹的样子,带有贬义色彩。
一、含义总结
“袖手旁观”指的是在事情发生时,不主动介入,只在一旁观察、等待,不提供帮助或意见。这种行为通常被视为冷漠、不负责任的表现。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袖手旁观 |
| 拼音 | xiù shǒu páng guān |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欲杀之,亚父劝曰:‘此乃天亡楚也,不如因势而利导之。’项王不听,遂袖手旁观。” |
| 含义 | 不参与、不干预,仅在一旁观看 |
| 用法 | 用于批评某人对他人困境漠不关心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 近义词 | 袖手旁观、冷眼旁观、置身事外 |
| 反义词 | 积极参与、挺身而出、主动帮忙 |
二、使用场景
“袖手旁观”多用于以下几种情境:
1. 工作中:同事之间发生矛盾,有人不愿出面调解。
2. 生活中:看到别人遇到麻烦,却选择不帮忙。
3. 社会事件:对于公共事务或他人遭遇不幸,表现出冷漠态度。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与“担当”,鼓励人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因此,“袖手旁观”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道德评价。它提醒人们要具备责任感和同理心,避免成为冷漠的旁观者。
四、实际应用举例
- 例句1:他明明知道朋友遇到了困难,却始终袖手旁观,让人失望。
- 例句2:面对校园欺凌,如果大家都袖手旁观,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五、结语
“袖手旁观”虽然字面上看似无害,但在实际生活中,它往往代表着一种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的态度。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这种行为,做一个有担当、有温度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