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二三月后面一句是什么】“阳春二三月”是一句出自古代诗词的优美句子,常用来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许多人在学习古诗或进行文学创作时,会想知道这句话的下一句是什么。下面我们将对“阳春二三月”这一句进行总结,并列出其后一句的内容。
一、
“阳春二三月”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原句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但“阳春二三月”并非直接出自此诗,而是来源于另一首诗——《春江花月夜》中的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但这并不准确。
实际上,“阳春二三月”最常见的是出现在明代诗人唐寅(唐伯虎)的《桃花庵歌》中,原文为:
>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 车尘马足贵者乐,酒盏花枝贫者缘。
>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不过,真正与“阳春二三月”相对应的句子是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
>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但这些都不完全符合“阳春二三月”的出处。
更准确地说,“阳春二三月”最早出自《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虽不完全对应,但在后世文学中常被引用。
因此,关于“阳春二三月”后面一句的准确出处存在多种说法,常见的有:
- “风暖鸟声碎”
- “花开满园香”
- “草长莺飞时”
根据现代诗词的广泛使用,“阳春二三月,风暖鸟声碎”是比较常见的搭配。
二、表格展示
| 原文 | 后一句 | 出处/来源 |
| 阳春二三月 | 风暖鸟声碎 | 现代诗词常用搭配 |
| 阳春二三月 | 花开满园香 | 现代诗词常用搭配 |
| 阳春二三月 | 草长莺飞时 | 现代诗词常用搭配 |
| 阳春二三月 | 春风拂面来 | 现代诗词常用搭配 |
三、结语
“阳春二三月”作为一句富有诗意的表达,常用于描绘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虽然其确切出处存在一定争议,但在现代文学和日常生活中,它常与“风暖鸟声碎”等句子搭配使用,形成完整的意境。无论是用于写作还是欣赏,了解这些诗句的背景和用法,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