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教父之过下一句】“养不教父之过”出自《三字经》,原句为:“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强调了父母在子女教育中的责任,如果只注重抚养而不加以教育,就是父母的过错;而如果教育不够严格,便是老师的失职。
一、原文解析
| 原文 | 解释 |
| 养不教,父之过 | 如果只养育而不加以教育,是父母的责任 |
| 教不严,师之惰 | 如果教育不够严格,是老师的失职 |
二、背景与含义
“养不教父之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理念。古人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不仅要让孩子吃饱穿暖,更要注重品德和知识的培养。
这句话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父母和教师角色的明确分工。父母负责“养”,教师负责“教”,但两者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养不教父之过”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性格、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有着深远影响。
- 父母的责任感:家长不应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供给,更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
- 教育方式的反思: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家长和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育方式,做到既严格又关爱。
四、总结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三字经》 |
| 原文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
| 含义 | 强调父母和教师在教育中的责任 |
| 现实意义 |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责任感、教育方式的反思 |
| 现代应用 | 指导家庭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
五、结语
“养不教父之过”不仅是古代教育思想的体现,更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参考。它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使命。只有家校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