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一毛不拔的典故说的是谁

2025-11-03 17:57:27

问题描述:

一毛不拔的典故说的是谁,跪求万能的网友,帮我破局!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3 17:57:27

一毛不拔的典故说的是谁】“一毛不拔”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小气,连一根毛都不愿意拔出来。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它来源于古代一位以吝啬著称的人物。

一、成语出处与背景

“一毛不拔”最早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原句是:“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而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以一人之身,不能自给,乃使百姓为之,此岂不悖哉?……今陛下有天下,而一毛不拔。”这里的“一毛不拔”本意是讽刺皇帝过于节俭,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极度吝啬。

不过,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一毛不拔”更常被用来指代吝啬鬼,尤其是石崇和王恺之间的故事。

二、典故人物分析

人物 身份 特点 典故内容
石崇 晋代富豪 极其奢侈,喜欢炫耀财富 与王恺斗富,曾用蜡烛当柴火烧,甚至在宴会上用美人劝酒
王恺 晋代官员 也属富贵之家 与石崇比阔,家中有珊瑚树等珍宝
典故核心 —— 奢侈与吝啬的对比 石崇虽然挥霍无度,但并不算真正“一毛不拔”;而“一毛不拔”更多指那些既不想花钱又不愿付出的人

三、现代理解与延伸

在现代语境中,“一毛不拔”多用于形容那些不愿意付出、不愿牺牲、不愿帮助他人的人,尤其是在金钱或资源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

- 朋友借钱不还,说“我一毛不拔”;

- 企业不愿意投资,说“我们一毛不拔”;

- 个人不愿意捐款,说“我一毛不拔”。

这些用法虽带有夸张成分,但都指向一个共同点:缺乏慷慨与分享精神。

四、总结

“一毛不拔”的典故并非专指某一个人,而是通过历史人物和故事,反映出一种极端吝啬的性格特征。虽然最初的出处与帝王有关,但在后世的演变中,这一成语更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愿付出、不愿分享的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毛不拔”都是一种值得反思的行为方式,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保持适度的慷慨与善意。

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 一毛不拔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
原意 讽刺过度节俭或吝啬
后世引申义 形容极度吝啬、不愿付出
典故人物 石崇、王恺(非唯一主角)
现代用法 描述自私、不愿分享的人或行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