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哪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一句著名诗句,生动描绘了长江上一座桥梁横跨南北、将原本难以跨越的江面变为便捷通道的壮丽景象。这句诗常被用来形容中国现代交通建设的成就,尤其是长江上的大型桥梁。
那么,“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指的是哪座桥呢?答案就是——武汉长江大桥。
一、历史背景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于1957年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在桥梁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它不仅是中国桥梁史上的里程碑,也象征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与科技实力。
该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连接武昌区与汉口区,全长约1670米,其中主桥长1155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之一。
二、诗句含义解析
- “一桥飞架南北”:形象地描述了桥梁横跨长江两岸,如飞鸟般凌空而过。
- “天堑变通途”:原意是把难以跨越的天然障碍(如大江大河)变成可以通行的道路,比喻通过努力实现不可能的事情。
毛泽东在视察武汉时,看到这座桥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三、总结与对比
| 项目 | 武汉长江大桥 | 
| 建成时间 | 1957年 | 
| 地理位置 | 湖北省武汉市 | 
| 桥梁类型 | 铁路、公路两用桥 | 
| 总长度 | 约1670米 | 
| 主桥长度 | 约1155米 | 
| 历史意义 | 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桥梁建设里程碑 | 
| 诗歌出处 |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 
四、结语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仅是对武汉长江大桥的诗意描写,更是对中国现代工程成就的高度概括。这座桥不仅连接了长江两岸,也连接了过去与未来,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
无论是从历史价值还是现实意义来看,武汉长江大桥都是值得铭记的重要建筑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