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正词严是什么意思】“义正词严”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态度坚定、立场明确、言辞严厉,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道德立场。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不正当行为或表达对某种错误观点的坚决反对。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含义 |
| 义 | 正义、道义,指符合道德和原则的行为或主张 |
| 正 | 正确、正当,表示立场正确、无偏颇 |
| 词 | 言辞、话语,指表达的方式 |
| 严 | 严肃、严厉,表示语气坚定、不容妥协 |
整体含义:
“义正词严”指的是在表达观点时,立场坚定、言辞严肃,体现出一种坚持正义、毫不妥协的态度。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义正辞严,理直气壮。”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如演讲、评论、文章等。
- 近义词:理直气壮、义不容辞、正气凛然
- 反义词:软弱无力、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批评不良现象 | “面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他义正词严地发表了看法。” |
| 演讲或发言 | “他在大会上义正词严地指出,不能容忍任何违法行为。” |
| 文章评论 | “这篇文章义正词严,对腐败问题进行了深刻揭露。” |
四、总结
“义正词严”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色彩的成语,强调在表达观点时要坚守正义、态度坚定、言辞有力。它不仅体现了说话者的立场和原则,也传达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正义感。在日常生活和正式场合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义正词严 |
| 含义 | 立场坚定、言辞严厉、充满正义感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 用法 | 多用于正式场合、评论、演讲等 |
| 近义词 | 理直气壮、正气凛然 |
| 反义词 | 含糊其辞、软弱无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