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税是什么意思】营业税是一种针对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在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营业额或营业收入征收的税种。在中国,营业税曾是重要的税收制度之一,主要用于对各类服务行业、销售商品等行为征税。但随着“营改增”政策的推进,自2016年起,营业税逐步被增值税取代,目前大部分行业已不再缴纳营业税。
一、营业税的基本概念
营业税是指国家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在其取得营业收入时,按照一定的税率进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其核心在于对“营业额”进行征税,而不是直接对利润征税。
二、营业税的适用范围(历史情况)
| 行业类型 | 是否征收营业税(历史) |
| 餐饮业 | 是 |
| 建筑业 | 是 |
| 交通运输 | 是 |
| 金融保险 | 否(部分业务除外) |
| 房地产 | 是(部分环节) |
| 商业零售 | 是 |
| 文化娱乐 | 是 |
> 注:以上为营业税实施期间的适用范围,现已基本被增值税替代。
三、营业税的特点
1. 按营业额计税:营业税以企业或个人的营业收入为基础计算税额。
2. 分行业定率:不同行业适用不同的税率,如服务业通常为5%,建筑业为3%等。
3. 价外税:营业税不包含在商品价格中,而是由消费者承担。
4. 地方税收来源:营业税收入主要归属地方政府。
四、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区别
| 项目 | 营业税 | 增值税 |
| 计税基础 | 营业额 | 增值额(销项税 - 进项税) |
| 税率 | 分行业定率 | 统一税率(如13%、9%等) |
| 税负转嫁 | 由消费者承担 | 由企业承担 |
| 税收结构 | 地方税为主 | 中央与地方共享 |
| 实施时间 | 1994年—2016年 | 2016年全面实施 |
五、营业税的取消与影响
2016年5月1日起,中国全面实施“营改增”,将营业税彻底改为增值税,标志着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这一改革旨在减少重复征税、优化税收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六、总结
营业税是一种以营业收入为计税依据的税种,曾在我国税收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制改革的推进,营业税已被增值税取代。了解营业税的历史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和政策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