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第二个字带下字的成语】在汉语中,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结构固定、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其中,有些成语的第二个字正好是“下”。这类成语虽然数量不多,但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也有一定的使用频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第二个字为“下”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以下是部分以“下”作为第二个字的成语,涵盖了不同语义和用法,适用于描述动作、状态或结果等。这些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力。
二、表格展示
| 成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来源 |
| 拍案而起 | 形容非常愤怒或激动地站起来 | 现代汉语常用 |
| 落井下石 |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击 | 《旧唐书·柳宗元传》 |
| 高屋建瓴 | 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 | 《史记·高祖本纪》 |
| 天下无双 | 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罕见 | 《史记·项羽本纪》 |
| 倒行逆施 | 反着做事,违背常理 | 《汉书·王莽传》 |
| 一针见血 | 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 现代汉语常用 |
| 投笔从戎 | 放弃文职,投身军旅 | 《后汉书·班超传》 |
| 飞黄腾达 | 比喻官运亨通,迅速升迁 | 《汉书·叙传》 |
| 前仆后继 | 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 | 《后汉书·王符传》 |
| 粉身碎骨 | 形容死得非常惨烈或牺牲很大 | 现代汉语常用 |
三、结语
以上列举的成语虽然数量有限,但每个都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和文化背景。了解这些成语不仅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加深对汉语文化的理解。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使语言更加生动、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