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源的词语解释】周培源(1902年—1994年),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流体力学、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领域都有卓越贡献,尤其在湍流理论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同时,他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对“周培源”这一词语的详细解释:
一、词语解释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 | 周培源 |
| 人物身份 | 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
| 出生时间 | 1902年 |
| 逝世时间 | 1994年 |
| 主要研究领域 | 流体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 |
| 代表成就 | 湍流理论研究、推动中国物理学发展、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
| 社会影响 | 为中国现代科学和教育体系奠定基础,被誉为“中国物理之父” |
| 生平简介 | 出生于江苏上海,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培养人才,推动学术交流。 |
二、词语背景与意义
“周培源”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代表着一种精神——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对教育的无私奉献。他的学术成果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他一生致力于将西方先进的科学理念引入中国,并结合国情加以发展,为中国的科技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周培源”也常被用来指代他在湍流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提出的“周培源方程”是流体力学中重要的理论模型之一,至今仍在工程和气象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三、结语
“周培源”这一词语,承载了一个人的智慧与理想,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科学精神。他不仅是科学家,更是教育者、思想者。通过他的努力,中国在近代科学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后来的学者树立了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