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描写早春景色的七言绝句。全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南初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与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还富有哲理意味,常被后人用来形容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萌发。其内容虽简短,却蕴含丰富的情感和画面感,是古诗中的经典之作。
以下为全诗内容及详细解析:
二、全诗原文与解析
| 诗句 | 解析 |
| 竹外桃花三两枝 | 桃花在竹林之外开放,只有几枝,表现出早春时节的含蓄与生机。 |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江水开始变暖,鸭子最先感知到春天的到来,体现自然界的敏锐变化。 |
| 蒌蒿满地芦芽短 | 蒌蒿(一种野菜)遍布地面,芦芽刚刚冒出,说明春天已经来临。 |
| 正是河豚欲上时 | 这时候正是河豚逆流而上洄游的季节,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三、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作者: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以豪放洒脱的文风著称,诗词、散文、书法均有极高成就,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和尚所作的《春江晚景》画作题诗,借画抒情,表达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与感悟。
四、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1. 语言简练,意象鲜明
全诗仅28字,但通过“桃花”、“江水”、“鸭子”、“蒌蒿”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
2.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3. 哲理性与生活气息并存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既写实又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思考。
五、结语
“竹外桃花三两枝”不仅是一首描写春景的诗,更是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画面。它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造诣与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至今仍广为传诵,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他作品或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