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的《夜书所见》,全诗如下: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夜晚景色以及旅人思乡情感的诗篇。下面我们来逐句分析其含义:
首句“萧萧梧叶送寒声”,通过梧桐树叶在秋风中发出的沙沙声响,传达出一种凄凉、寒冷的感觉。“萧萧”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而“寒声”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冷清的氛围。
第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这里的“秋风”不仅描绘了季节特征,还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动客情”则是说这阵秋风触动了游子内心的思乡之情,使他更加怀念远方的亲人和家乡。
接下来两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诗人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远处,看到篱笆后面有一盏灯火通明,猜想可能是孩子们正在捕捉蟋蟀玩耍。这一细节让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有趣,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观察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时复杂的心情——既有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又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文人普遍存在的怀乡情结,即无论身处何地,都会牵挂着故土家园。
总之,《夜书所见》以其简洁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