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霜的意思是什么】“凌霜”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诗词或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事物在寒冷、霜冻的环境中依然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品质。这个词多用于描写植物、人物或精神状态,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一、词义总结
词语 | 凌霜 |
拼音 | líng shuāng |
词性 | 动词/名词(常作动词) |
基本含义 | 冒着霜寒;在霜雪中挺立 |
引申含义 | 象征坚韧、顽强、不畏艰难的精神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描写植物(如梅、竹)、人物品格或精神风貌 |
二、具体解释
1. 字面意思
“凌”有“超越、冒着”的意思,“霜”指秋天的寒霜。合起来,“凌霜”即“冒着霜寒”,常用来描述植物在寒冷中依然生长的姿态。
2. 文学中的使用
在古诗词中,“凌霜”常用来赞美梅花、松柏等在寒冬中依然保持生机的植物,借以表达坚韧不拔、傲然独立的精神。
- 例如:“凌霜傲雪,不改其色。”
- 又如:“凌霜而立,志节弥坚。”
3. 象征意义
“凌霜”不仅指自然现象,也常被引申为一种精神象征,表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低头、不退缩,具有坚强意志和高尚情操。
三、常见搭配与例句
搭配 | 例句 |
凌霜而立 | 那株老梅凌霜而立,枝干苍劲,花香清幽。 |
凌霜傲雪 | 少年立志凌霜傲雪,不惧风霜。 |
凌霜不凋 | 竹子凌霜不凋,四季常青,象征坚韧不拔。 |
四、总结
“凌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语,既有自然景象的描写,也蕴含了深刻的精神内涵。它不仅是对植物生命力的赞美,更是对人面对困境时所应具备的坚强意志的颂扬。在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形容人在困难面前依然坚持前行的精神状态。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词语或诗词背景,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