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号的资料】“玉兔号”是中国探月工程中的一辆月球车,于2013年12月14日随“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成为继苏联“月球车1号”和“月球车2号”之后,人类历史上第三辆在月球表面运行的无人月球车。玉兔号的命名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玉兔”,象征着智慧与探索精神。
一、玉兔号的基本信息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中文名称 | 玉兔号 |
| 英文名称 | Yutu |
| 发射时间 |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 |
| 登陆时间 | 2013年12月14日 |
| 登陆地点 | 月球虹湾地区(北纬44.12°,东经340.46°) |
| 重量 | 约140公斤 |
| 设计寿命 | 3个月(实际工作约972天) |
| 主要任务 | 月面巡视勘察、采集样本、分析月壤成分等 |
| 所属工程 | 中国嫦娥工程(嫦娥三号任务) |
二、玉兔号的技术特点
1. 结构设计
玉兔号采用六轮独立驱动系统,具备较强的越障能力和地形适应性。车身高度约为1米,宽度约1.5米,可爬坡角度达20度。
2. 科学仪器
- 成像仪:用于拍摄月表图像
- 红外成像光谱仪:分析月壤成分
- 激光测距仪:测量与目标的距离
- 地质雷达:探测月壤及地下结构
3. 能源系统
玉兔号依靠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并配备有热控系统以应对月球昼夜温差(-180℃至130℃)。
4. 通信系统
通过“嫦娥三号”中继与地球保持联系,传输数据和图像。
三、玉兔号的成就与影响
1. 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
玉兔号是继苏联“月球车1号”和“月球车2号”之后,第三个成功在月球表面运行的无人探测器,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
2. 提供大量科学数据
在长达数月的运行中,玉兔号传回了大量关于月球表面的影像和地质数据,为后续的探月任务提供了重要参考。
3. 推动公众对航天的关注
“玉兔号”的命名和其在月球上的活动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激发了人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四、玉兔号的故障与挑战
尽管玉兔号在月球上运行了远超预期的时间,但在2014年1月,因机械故障导致移动能力受限,最终停止了进一步的移动探测。尽管如此,它仍然完成了主要的科学任务,并为中国后续的探月计划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后续发展
玉兔号的成功为后续的“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任务奠定了基础。其中,“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而“嫦娥五号”则完成了月球样本返回任务。玉兔号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激励未来的深空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