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谁】“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陶渊明的故事。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不愿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委屈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体现了高洁的品格与独立精神。
一、
“不为五斗米折腰”出自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据《宋书·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向督邮(地方监察官)低头行礼,便辞官归隐,从此过上了田园生活。他拒绝为五斗米(即微薄的俸禄)而折腰,象征着对个人尊严和自由的坚持。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有骨气、不趋炎附势、坚持自我原则的人。在现代社会中,它也被用来鼓励人们保持独立人格,不被外界压力所左右。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成语名称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 出处 | 《宋书·隐逸传》 |
| 源自人物 |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 |
| 故事背景 | 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向督邮行礼,辞官归隐 |
| 含义 | 表示不愿为微小利益或权力而委屈自己,强调人格尊严与独立精神 |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保持正直、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价值 |
| 相关人物 | 陶渊明(代表人物)、其他古代文人如李白、苏轼等也有类似精神 |
三、结语
“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现实压力时,应保持内心的坚定与清白,做一个有操守、有原则的人。陶渊明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千年前,但其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