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怎么理解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意思

2025-11-13 22:54:07

问题描述:

怎么理解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意思,时间来不及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3 22:54:07

怎么理解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意思】“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出自《荀子·劝学》,原句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后人将其提炼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意在强调不要沉迷于空泛的幻想,也不要被虚假的声势所迷惑。

这句话传达的是一种务实、求实的精神,提醒人们要脚踏实地,注重实践和真实的价值,而不是沉溺于空谈或表面的喧嚣。

一、字面解释

词语 含义 理解
不驰于空想 不沉迷于空洞的幻想 不要只停留在想象中,而不去行动
不骛于虚声 不追逐虚假的名声 不要被浮夸的言论或虚名所迷惑

二、深层含义

1. 反对空想主义

“不驰于空想”意味着不能只靠主观臆想来指导行动,而是要基于现实和实际经验进行判断和决策。

2. 警惕虚名浮华

“不骛于虚声”则告诫人们不要被表面上的荣耀、掌声或舆论所左右,应追求实质性的成就和价值。

3. 强调实践精神

这句话倡导一种“知行合一”的态度,即不仅要了解事物,更要通过实际行动去验证和实现。

三、现实意义

场景 应用 示例
学习 不应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要多实践 如学习编程,不仅要看书,还要动手写代码
工作 避免空谈,注重结果 如项目管理中,不应只做计划,而忽视执行
生活 不被外界声音干扰,坚持自我 如面对网络谣言时,保持理性判断

四、名人观点

人物 观点 引用
荀子 强调“行之,明也” 《荀子·劝学》
毛泽东 “实事求是” 强调从实际出发,反对空谈
王阳明 “知行合一” 主张知识与行动的统一

五、总结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是一种务实、理性的处世态度,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工作、学习时,要避免陷入空谈和虚名之中,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知行合一。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古代,对现代人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原创说明:

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结合了对原文的理解、现实应用及名人观点,避免使用AI生成的模板化语言,力求内容自然、真实、易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