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古代,诗人李商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他写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是他在异乡漂泊时写给爱人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
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了诗人面对爱人询问何时归家时的无奈。他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究竟在何时,这让他内心充满惆怅。而“巴山夜雨涨秋池”则进一步刻画了当时的环境,秋雨连绵使得池塘水位上涨,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愁绪在不断积累。
接着,“何当共剪西窗烛”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未来团聚的期待。他想象着有一天能够与爱人一起,在西窗下共同剪烛花,享受温馨的时光。最后,“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是诗人对过去经历的一种回忆和感慨。他想到自己现在身处巴山之中,听着窗外的夜雨声,不禁回想起曾经的经历,心中百感交集。
整首诗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它不仅是一首描写个人情感的作品,更反映了古代文人墨客在外漂泊时的孤独与无助。尽管岁月流转,但这份真挚的情感始终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