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编码规则及校验位校验算法】中国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是用于唯一标识公民身份的重要信息。其编码规则和校验位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确保了身份证号码的唯一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对身份证号码编码规则及校验位校验算法的总结。
一、身份证号码编码规则
位数 | 内容说明 |
第1-6位 | 地址码,表示发证地的行政区划代码(如:110000 表示北京市) |
第7-14位 | 出生日期码,格式为YYYYMMDD,表示持证人的出生年月日 |
第15-17位 | 顺序码,表示同一地址码下不同人员的顺序编号,奇数为男性,偶数为女性 |
第18位 | 校验码,通过前17位计算得出,用于验证身份证号码的有效性 |
二、校验位校验算法
身份证号码的第18位是校验码,其计算方法如下:
1. 将前17位数字分别乘以对应的权重系数
权重系数为:`[7, 9, 10, 5, 8, 4, 7, 9, 10, 5, 8, 4, 7, 9, 10, 5, 8]`
2. 将每项相乘结果相加
得到一个总和 `sum = d1×7 + d2×9 + d3×10 + ... + d17×8`
3. 对总和取模11
即 `mod = sum % 11`
4. 根据模值查找对应的校验码
对应关系如下:
5. 将计算出的校验码与身份证号码中的第18位进行比对
若一致,则校验通过;否则无效。
三、注意事项
- 身份证号码必须为18位,少于或超过均无效。
- 前6位地址码需符合国家行政区划代码标准。
- 出生日期码需为合法日期,例如“20200230”为无效日期。
- 校验码可能为数字“0-9”或字母“X”,注意大小写问题。
四、总结
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则和校验算法是保障身份证信息准确性和唯一性的关键机制。通过对地址码、出生日期、顺序码和校验码的合理分配与计算,可以有效防止错误或伪造身份证号码的发生。在实际应用中,建议使用官方提供的校验工具或编程实现来验证身份证号码的合法性,以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