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俱厉是什么意思】“声色俱厉”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说话时语气严厉、态度强硬,甚至带有威胁的意味。这个成语不仅强调了“声音”的严厉,还包含了“脸色”的严肃,因此具有较强的表达效果。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声 | 声音、语气 |
色 | 面色、表情 |
俱 | 都、全部 |
厉 | 严厉、凶狠 |
整体含义:
“声色俱厉”指的是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显得非常严厉、凶狠,常用来形容人态度强硬、语气严厉,带有威慑力或责备的意味。
二、成语来源与用法
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于描写人物情绪激烈、言辞严厉的场景。
用法示例:
- 他面对错误时,声色俱厉地批评了下属。
- 老师声色俱厉地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问题。
近义词:
怒目而视、怒发冲冠、严词厉色
反义词:
和颜悦色、温言细语、平易近人
三、使用场景分析
场景 | 使用情况 | 举例 |
工作场合 | 常用于上级对下级的批评 | “你这次失误太严重了,我必须声色俱厉地指出。” |
家庭关系 | 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 | “你再这样下去,我就要声色俱厉了。” |
公共演讲 | 强调观点时增强语气 | “我们必须正视问题,不能回避,声色俱厉地指出真相。” |
四、注意事项
1. 语气与态度的关系:
“声色俱厉”不仅仅是声音大,更强调的是整体的态度和情绪,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和对象,避免过度使用造成负面影响。
2. 适用对象:
适用于正式或严肃的场合,不建议在日常轻松交流中频繁使用。
3. 情感色彩:
通常带有负面或中性色彩,表示一种强烈的不满或警告。
五、总结
“声色俱厉”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描述一个人在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强势。它不仅表达了语言上的严厉,也反映了情绪上的强烈反应。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沟通效果。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