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江水原文及翻译】《水经注》是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一部地理学巨著,全书共四十卷,是对《水经》一书的详细注释与补充。其中,“江水”篇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地理、历史、风俗等内容,内容详实,文笔优美,是研究古代中国地理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以下为《水经注·江水》部分原文及其翻译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查阅与理解。
一、
《水经注·江水》篇详细描述了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文中不仅记录了江水的流经地名、山川河流、桥梁渡口等地理信息,还涉及历代沿江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俗风情。通过郦道元的笔触,读者可以感受到古代长江流域的壮丽风光与丰富文化。
该篇语言古朴典雅,用词严谨,既有文学性,又有科学性,体现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的高度发展。同时,文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利用方式。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江水出岷山,东流至江州,过巴郡,南至荆门,西至巫山,东至彭蠡。 | 长江发源于岷山,向东流经江州,经过巴郡,向南到达荆门,向西经过巫山,向东流入彭蠡湖。 |
| 其水清深,不浊,冬夏不增减,故曰“江”。 | 这条江水清澈而深邃,不浑浊,冬夏水量变化不大,因此称为“江”。 |
| 江水自三峡以来,多湍急,两岸高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自三峡开始,江水多湍急,两岸高山耸立,层峦叠嶂,遮天蔽日。 |
| 江之南有巫山,山高千余丈,上有神女庙,传为楚怀王所祀。 | 长江南岸有巫山,山高千余丈,山上建有神女庙,相传是楚怀王祭祀的地方。 |
| 江水又东,过江陵,入洞庭湖,其水浩瀚,不可测度。 | 长江继续东流,经过江陵,进入洞庭湖,水势浩大,难以测量。 |
| 江水至此,波澜壮阔,舟楫往来,商旅不绝。 | 到这里,江水波澜壮阔,船只往来不断,商旅络绎不绝。 |
三、结语
《水经注·江水》不仅是对长江地理的详细记载,更是对古代中国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生动描绘。通过对江水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化风貌。
如需进一步了解《水经注》其他篇章的内容,可结合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