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花问柳的汉语大词典】“寻花问柳”是一个在汉语中较为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描述男子在外流连于花街柳巷、沉迷于风月场所的行为。这个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批评意味。以下是对“寻花问柳”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成语释义
出处:
“寻花问柳”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后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用来形容男子沉溺于妓院或风月场所,追求享乐生活。
含义:
本意是指寻找花朵、询问柳树,比喻男子游荡于风月场所,沉迷于情欲。引申为对异性有不正当关系或行为不检点的人。
感情色彩:
带有贬义,通常用于批评某些人道德低下、生活放纵。
二、词语结构分析
|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 | 
| 寻花 | xún huā | 寻找花朵,象征美好事物 | 多用于比喻追求享乐 | 
| 问柳 | wèn liǔ | 询问柳树,象征风月场所 | 常与“寻花”搭配使用 | 
| 寻花问柳 | xún huā wèn liǔ | 比喻沉迷于风月场所 | 多用于书面语和文学作品 | 
三、常见用法与例句
1. 用于批评他人:
- 他整天游手好闲,专爱寻花问柳,根本无心工作。
2. 用于自嘲或讽刺:
- 老李年轻时也曾在风月场上游走,如今却常常感叹自己当年寻花问柳的荒唐。
3. 文学作品中使用:
- 在小说中,主角因寻花问柳而陷入困境,最终得到教训。
四、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寻花问柳”的区别 | 
| 风流韵事 | 指男女之间的情事 | 更偏向浪漫或风雅,不如“寻花问柳”贬义强 | 
| 流连忘返 | 留恋某地不愿离开 | 强调沉迷,但不一定涉及道德问题 | 
| 红杏出墙 | 女性有婚外情 | 侧重女性出轨,与“寻花问柳”男性视角不同 | 
五、文化背景与现代意义
“寻花问柳”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风流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男女关系的某种宽容态度。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更多地被用来批评那些道德观念淡薄、生活作风不正的人。
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人们对于“寻花问柳”的看法也更加多元。一些人认为这是个人自由的体现,另一些人则强调其对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六、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寻花问柳 | 
| 出处 | 杜牧《遣怀》 | 
| 含义 | 比喻沉迷于风月场所,生活放纵 | 
| 感情色彩 | 贬义 | 
| 用法 | 批评、讽刺、文学描写 | 
| 文化背景 | 古代文人风流与现代社会道德观的碰撞 | 
| 现代意义 | 仍具批判性,但接受度因人而异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寻花问柳”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历史与社会价值。了解它的真正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理性地看待相关现象与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