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愤填膺什么意思】“义愤填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对不公正、不合理行为的强烈愤怒。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讨论社会事件、道德问题或个人遭遇不公时。
一、成语含义总结
义愤填膺:指因正义感而感到非常愤怒,情绪激动到胸口仿佛要被填满一样。这里的“义”指的是正义,“愤”是愤怒,“填膺”则是充满胸膛的意思。整体表示一种因看到不公之事而产生的强烈情绪反应。
二、成语来源与用法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
| 出处 | 现代汉语中常见,无确切古代出处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也可用于口语中表达强烈情绪 |
| 感情色彩 | 褒义(强调正义感) |
| 近义词 | 义正辞严、怒火中烧、愤愤不平 |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社会新闻评论 | “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他义愤填膺,决定站出来发声。” |
| 文学作品描写 | “他看着那些欺压百姓的恶霸,心中义愤填膺,再也无法忍受。” |
| 日常对话 | “看到有人欺负弱小,我真是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刻制止他们。” |
四、注意事项
- 避免滥用:虽然“义愤填膺”能表达强烈情绪,但过度使用会显得夸张,影响语言的自然性。
- 注意语境:适合用于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不适合过于随意的日常对话。
- 搭配得当:通常与“愤怒”、“不满”等词语搭配使用,如“义愤填膺地指责”、“义愤填膺地抗议”。
五、结语
“义愤填膺”是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不公的反感。在写作或表达中合理运用,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但也要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