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学名叫什么】“知了”是很多人对蝉的一种俗称,尤其是在夏天,树上常能听到它们的叫声。虽然大家都知道“知了”,但真正了解它的学名和分类的人却不多。那么,“知了”的学名到底是什么?本文将为你详细解答。
一、总结
“知了”在生物学上的正式学名是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属于同翅目(Hemiptera)蝉科(Cicadidae)。它是一种常见的鸣虫,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成虫体长可达4厘米左右,通常在夏季出现,雄性通过振动鼓膜发出“知了”的叫声,用于求偶和领地宣示。
除了蚱蝉之外,还有其他种类的蝉也被称为“知了”,例如“油蝉”、“纺织娘”等,但它们的学名各不相同。
二、表格:常见“知了”及其学名对照
| 常见名称 | 学名 | 分类 | 特点说明 |
| 知了 | 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 | 同翅目 蝉科 | 最常见的“知了”,叫声明显 |
| 油蝉 | Platypleura kaempferi | 同翅目 蝉科 | 体型较大,叫声较沉闷 |
| 纺织娘 | Tettigonia viridissima | 直翅目 纺织娘科 | 不是真正的蝉,但常被误认为“知了” |
| 大青蝉 | Cryptotympana chinensis | 同翅目 蝉科 | 体型大,叫声低沉 |
| 黑蚱蝉 | Cryptotympana davidii | 同翅目 蝉科 | 体型较小,叫声清脆 |
三、小知识
1. 知了的生命周期:蚱蝉的幼虫在地下生活多年(通常3-5年),成熟后才爬出地面羽化为成虫。
2. 鸣叫原理:雄性知了通过腹部的鼓膜振动发声,声音频率约为6000-10000赫兹。
3. 药用价值:知了壳(蝉蜕)在中医中被认为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
四、结语
“知了”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其背后的科学知识却十分丰富。了解它的学名和分类,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下次再听到“知了”的叫声时,也许你会多一份好奇与敬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