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知难行易的词语解释知难行易的词语解释是什么

2025-11-19 18:41:52

问题描述:

知难行易的词语解释知难行易的词语解释是什么,急到跺脚,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9 18:41:52

知难行易的词语解释知难行易的词语解释是什么】“知难行易”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一种对知识与实践关系的哲学思考。它源自中国近代思想家孙中山先生的主张,强调“知”比“行”更难,因为真正的知识需要深入理解、不断探索和验证,而“行”则是将知识付诸实践的过程,相对而言更容易实现。

一、词语解释

词语 解释
指知识、认知、理解,是通过学习、思考和经验获得的对事物的认识。
表示困难、不易,指获取真正知识的过程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指行动、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为或成果的过程。
表示容易、可行,指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相对简单。

二、出处与背景

“知难行易”最早由孙中山提出,他在《建国方略》中强调:“夫革命之事,其难者在知,其易者在行。”他认为,人们往往忽视了认识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动手去做就足够了,但实际上,真正的困难在于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三、常见用法与语境

场景 使用示例
教育领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知难行易”的现象,即理解知识点很难,但做题却相对容易。
工作实践 在工作中,很多人觉得制定计划容易,但执行时却困难重重,这体现了“知难行易”的现实情况。
思想讨论 在哲学或社会学讨论中,“知难行易”常被用来探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强调理论的重要性。

四、总结

“知难行易”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能只关注行动,更要重视知识的积累与理解。只有在“知”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行”,从而实现真正的进步与成功。

五、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知难行易
含义 认识困难,实践容易
出处 孙中山《建国方略》
重点 强调“知”的重要性
应用领域 教育、工作、哲学等
常见误解 认为行动比思考更重要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知难行易”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