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的法名来历和别名来历】在《西游记》这部经典名著中,猪八戒是一个极具个性、形象鲜明的角色。他原本是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错投猪胎,后成为唐僧的徒弟,随其前往西天取经。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有了“法名”,还有多个“别名”。这些名字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来历和含义。
一、法名来历
猪八戒的法名是“猪悟能”。这个法名是由观音菩萨为其所赐,寓意深刻,体现了佛教修行的理念。
| 名称 | 来历 | 含义 |
| 猪悟能 | 由观音菩萨所赐 | “悟能”意为“能觉悟、能反省”,希望他能够通过修行,去除贪欲、嗔恚等烦恼,最终修成正果 |
“悟能”二字,既是对他的称呼,也是对他的一种期望。在取经路上,虽然他常常懒惰、贪吃、好色,但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佛门弟子。
二、别名来历
除了“猪悟能”这个法名外,猪八戒在小说中还拥有多个别名,这些别名多来源于他的性格、身份或经历。
| 别名 | 来历 | 含义 |
| 猪八戒 | 常用称呼 | 因其形貌像猪,且排行第八,故得此名 |
| 天蓬元帅 | 原职 | 曾任天界水军总督,掌管天河,地位显赫 |
| 卷帘大将 | 旧职 | 在天庭时曾负责为玉帝卷帘,职位虽不高,但职责重要 |
| 八戒 | 法号 | 与“悟能”并用,表示他受戒修行,已入佛门 |
| 老猪 | 口语称呼 | 悟空等人常如此称呼他,带有亲昵或调侃意味 |
这些别名不仅反映了他在不同阶段的身份变化,也展现了他从天神到妖怪再到和尚的转变过程。
三、总结
猪八戒的法名“猪悟能”源自佛教修行理念,寓意着他需要通过修行来净化心灵;而他的别名如“猪八戒”“天蓬元帅”“卷帘大将”等,则分别代表了他不同的身份和经历。这些名字不仅是角色的标识,更是《西游记》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 项目 | 内容 |
| 法名 | 猪悟能(观音所赐) |
| 别名 | 猪八戒、天蓬元帅、卷帘大将、八戒、老猪 |
| 含义 | 法名:修行觉悟;别名:身份、经历、性格体现 |
通过这些名称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从堕落走向救赎、从傲慢走向谦卑的过程,这也是《西游记》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修行与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