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告奋勇什么意思】“自告奋勇”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主动提出去做某件事,尤其是那些别人可能不愿意或不敢做的事。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强调主动性和责任感。
下面是对“自告奋勇”一词的详细解释和总结。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自告奋勇 |
| 拼音 | zì gào fèn yǒng |
| 释义 | 主动请求承担某项任务或责任,通常指在别人没有主动提出的情况下,自己主动站出来做事情。 |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人之有志,不以强弱而异,其自告奋勇者,未必非贤也。”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表示主动承担责任或参与某事。 |
| 近义词 | 主动请缨、挺身而出、争先恐后 |
| 反义词 | 袖手旁观、推诿责任、退避三舍 |
二、词语含义分析
“自告奋勇”中的“自”表示“自己”,“告”是“告诉”或“说明”,“奋勇”则是“勇敢地行动”。合起来就是“自己主动提出去干某事”。
这个成语往往带有褒义,表示一个人有担当、有勇气,愿意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能带有一点讽刺意味,比如当一个人过于自信或不够谨慎时,可能会被说成“自告奋勇”但结果并不理想。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子 |
| 工作场合 | 在会议上,小李看到没人愿意负责新项目,便自告奋勇地站出来接下任务。 |
| 学校活动 | 班长组织一次班级旅行,没人报名,小张自告奋勇地担任负责人。 |
| 日常生活 | 厨房里锅烧着了,大家都不敢过去关火,只有小王自告奋勇地冲上去处理。 |
四、注意事项
- “自告奋勇”虽然褒义,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合适。
- 如果一个人总是“自告奋勇”,而忽略了自身能力或他人意见,可能会显得不够稳重。
- 在正式场合中,应避免过度使用该词,以免显得轻率。
五、总结
“自告奋勇”是一个表达主动承担、勇于担当的成语,适用于多种情境。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但也需要注意使用场合和语气,以避免误解或不当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