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奉阴违的意思】“阳奉阴违”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上遵从、答应别人的要求或命令,实际上却暗地里违背、抗拒或采取相反的行动。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人,尤其是在工作、生活中表现出虚伪和不诚信的行为。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阳奉 | 表面上服从、顺从 |
| 阴违 | 背地里违背、反对 |
整体意思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言行不一致。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阳奉阴违,口是心非。”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常用于批评他人行为不端、不诚实。
- 近义词:表里不一、两面三刀、阳奉阴违
- 反义词: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磊落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描述 |
| 工作场合 | 上级布置任务时点头称是,但实际拖延执行或敷衍了事 |
| 家庭关系 | 对父母言听计从,私下却偷偷做违背父母意愿的事 |
| 社交关系 | 当众夸赞朋友,背地里却议论对方缺点 |
| 政治领域 | 官员公开表态支持政策,私下却散布反对言论 |
四、成语故事(简要)
相传东汉时期,有一位官员名叫王符,他非常痛恨那些表面顺从、内心反抗的人。他在著作中提到:“阳奉阴违,口是心非”,用来批评那些虚伪之人。后来,“阳奉阴违”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广泛用于描述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
五、总结
“阳奉阴违”是一种典型的不诚信行为,强调的是表面与内心的矛盾。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行为不仅会损害个人信誉,还可能影响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因此,做人做事应做到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阳奉阴违 |
| 拼音 | yáng fèng yīn wéi |
| 含义 | 表面上遵从,背地里违背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用法 | 批评人言行不一 |
| 近义词 | 表里不一、两面三刀 |
| 反义词 | 言行一致、光明磊落 |
| 使用场景 | 工作、家庭、社交等 |
| 教育意义 | 做人应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