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气扬扬的意思】“趾高气扬”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脚高高抬起,气势高昂”,用来比喻人因得意而神气活现、傲慢无礼。
一、成语解析
出处: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今君又怒,其死也,不亦宜乎?……虽有德,岂能免于难乎?子其勉之!我不能为子之父矣。”后世多用“趾高气扬”来形容人的骄傲态度。
结构:由“趾高”和“气扬”两个部分组成,分别表示身体姿态和情绪状态。
近义词:得意洋洋、目中无人、骄傲自大、不可一世
反义词:谦虚谨慎、低调内敛、虚怀若谷、谨言慎行
二、词语含义总结
| 词语 | 含义 | 用法示例 |
| 趾高气扬 | 形容人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 他因为升职了,整天趾高气扬,让人很不舒服。 |
| 趾 | 脚趾,引申为身体姿态 | 他的走路姿势显得趾高气扬。 |
| 气扬 | 气势高昂,精神振奋 | 他在演讲时气扬神飞,表现得非常自信。 |
三、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1. 使用场景:
- 描述一个人在取得成绩后的自满态度。
- 批评他人过于骄傲、不尊重他人。
- 在文学或日常表达中,用于刻画人物性格。
2. 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正式场合或对长辈、上级使用,容易显得不敬。
- 应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合适,避免误解。
四、常见误用
有些人会误将“趾高气扬”写成“趾高气扬扬”,其实这是重复用词,正确的成语应为“趾高气扬”。
五、总结
“趾高气扬”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表达了人在得意时的傲慢态度。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产生歧义或不礼貌的效果。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