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一、
《庄子钓于濮水》是《庄子·秋水》篇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时,楚王派使者前来请他出仕为官。庄子以巧妙的比喻拒绝了楚王的邀请,表达了他对自由和精神独立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庄子的思想境界,也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安贫乐道”的核心理念。通过庄子与楚王使者的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对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使往聘,曰:“愿以境内累矣。” | 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遣使者前去聘请他,说:“希望您能用整个国家来烦劳您。” |
|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君王用锦缎装着它,放在庙堂之上。这只龟,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而被尊贵地供奉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里拖着尾巴呢?” |
| 使者曰:“宁生而曳尾于涂中。” | 使者回答:“宁愿活着在泥里拖着尾巴。” |
|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 庄子说:“你们走吧!我宁愿在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
三、思想内涵简析
这段文字虽然简短,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 对自由的珍视:庄子选择“曳尾于涂中”,象征着他宁愿保持生命的自然状态,也不愿为了权势而失去自我。
- 对名利的批判:他借神龟之口,揭示了人们往往追求虚名,而忽视了真实的生命价值。
- 道家思想的体现:庄子主张顺应自然、不为外物所动,强调内在的精神自由高于外在的物质享受。
四、结语
《庄子钓于濮水》不仅是庄子哲学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选择与价值取向的经典寓言。它提醒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应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独立,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