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倾销是什么意思】商品倾销是国际贸易中一个常见的经济现象,指的是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将商品销售到国外市场,从而获取市场份额或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这种做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中有不同的界定和应对措施。
一、
商品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成本价格,在海外市场销售商品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对进口国的本土产业造成冲击,导致市场失衡或企业亏损。因此,许多国家会对倾销行为进行调查,并采取反倾销措施,如征收额外关税等,以保护本国产业。
商品倾销的判断通常基于“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的比较。正常价值可以是出口国的国内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或者是第三国的出口价格。如果出口价格明显低于正常价值,则可能构成倾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将商品销售到国外市场。 |
目的 | 获取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扩大出口量。 |
正常价值 | 可为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或第三国出口价格。 |
出口价格 | 实际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价格。 |
判断标准 | 出口价格是否显著低于正常价值。 |
影响 | 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冲击,可能导致企业亏损甚至倒闭。 |
应对措施 | 进口国可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征收反倾销税。 |
国际规则 | 由世界贸易组织(WTO)制定相关规则,规范倾销行为。 |
三、注意事项
商品倾销并不总是非法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当它对进口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时,就会受到法律限制。企业在进行出口时,应了解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避免因不当定价而引发贸易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