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攘一鸡的词语意思是什么】“月攘一鸡”是一个源自古代典故的成语,常用于讽刺那些明知错误却仍然不断重复、不愿改正的行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明知自己行为不当的情况下,仍选择逐步累积小错,而不是彻底改正。
一、成语解释
出处:《孟子·尽心下》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曰:‘吾闻之也,君子不责人所不能,不强人所不欲。’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释义:
“攘”是偷窃的意思,“月攘一鸡”即每月偷一只鸡。原意是指一个人每天偷邻居的一只鸡,后来被劝说后,改为每月偷一只,认为这样更合理。但其实这种行为本质仍是错误的,只是程度有所减轻。
引申义:
用来比喻明知某事是错误的,却不立即改正,而是采取“渐进式”的方式,让错误持续下去,甚至自我安慰地说“慢慢改”。这种态度往往反映出一种懒惰、逃避责任或缺乏原则的表现。
二、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成语名称 | 月攘一鸡 |
| 出处 | 《孟子·尽心下》 |
| 原意 | 每月偷一只鸡,比喻明知错误却不愿彻底改正 |
| 引申义 | 讽刺明知错误却坚持做,且用“渐进”方式掩盖问题 |
| 使用场景 | 批评他人或自省时,指出“明知不对还继续做”的行为 |
| 负面评价 | 表现出不负责任、缺乏原则、拖延改正等负面态度 |
| 与类似成语 | 如“积重难返”、“知错不改”、“屡教不改”等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月攘一鸡”多用于批评那些明知不该做的事,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去改正的人。它强调的是“及时改正”的重要性,而非“逐步减少错误”的合理性。
如果一个人总是抱着“先做一点,再慢慢改”的心态,最终可能会陷入更深的错误中,反而难以回头。因此,面对问题时,应当果断处理,避免“月攘一鸡”的心理陷阱。
结语:
“月攘一鸡”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对现代人行为的一种警示。它提醒我们:面对错误,不应拖延、不应妥协,而应勇于改正,从源头上杜绝问题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