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全诗的意思】一、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出自《孔子家语》的经典名言,意思是:当子女想要孝顺父母的时候,父母却已经不在了。这句话强调了孝道的紧迫性,提醒人们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及时尽孝。
虽然“子欲养而亲不待”并非一首完整的诗,但它常被引用在诗词或文章中,用以表达对亲情的深切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许多文人墨客在作品中借这一主题抒发情感,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未能及时尽孝的遗憾。
以下是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相关诗句及其含义的整理与分析。
二、相关诗句及意思对照表
| 诗句 | 出处 | 意思解释 |
| “子欲养而亲不待” | 《孔子家语·致思》 | 子女想要孝敬父母时,父母却已去世,表达了孝道的无奈与人生的无常。 |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孔子家语·致思》 | 树想安静,风却不停;子女想尽孝,父母却已不在。比喻事与愿违,时间不可逆转。 |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孟郊《游子吟》 | 表达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为后文“子欲养而亲不待”埋下情感铺垫。 |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孟郊《游子吟》 | 母亲在儿子远行前细心缝制衣物,担心他迟迟不归,体现了母爱的深沉与牵挂。 |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孟郊《游子吟》 | 表达子女对母爱的感激,但同时也暗示了回报的艰难与有限。 |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论语·里仁》 | 强调孝道的重要性,提醒子女应常伴父母左右,不要远行。 |
|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 | 《增广贤文》 | 强调孝道是所有美德的基础,无论贫富,都要用心孝顺父母。 |
三、总结
“子欲养而亲不待”不仅是对孝道的深刻反思,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伦理的价值观。它提醒人们,亲情是最珍贵的财富,不应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
通过以上诗句可以看出,古人早已认识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该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刻,及时尽孝,避免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结语:
孝道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行动。愿我们都能在父母健在时,多一份陪伴,少一份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