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什么意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一句源自佛教的格言,常被用来指导人们的行为与道德修养。这句话简明扼要地表达了佛教中“止恶修善”的核心思想,强调人们应当避免一切恶行,积极践行一切善事。
一、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源自佛教经典,常见于《法句经》等佛典中 |
| 含义 | “诸恶莫作”意为不要做任何坏事;“众善奉行”意为应努力行善 |
| 核心思想 | 倡导自律、慈悲、正念和善行 |
| 应用范围 | 个人道德修养、修行实践、社会行为规范 |
| 作用 | 引导人向善,提升自我品德,促进社会和谐 |
二、逐句解析
1. 诸恶莫作
- “诸恶”指的是各种形式的恶行,如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等。
- “莫作”是“不要做”的意思。
- 整体意思是:不要做任何有害他人、违背道德的事情。
2. 众善奉行
- “众善”指一切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善行,如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
- “奉行”是“遵守、实行”的意思。
- 整体意思是:要积极地去行善,履行一切有益于众生的行为。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仅是宗教信仰者的修行准则,也具有广泛的道德教育意义:
- 对个人: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增强自我约束力。
- 对社会:倡导善良、公正、互助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
- 对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影响了儒家、道家等思想体系,形成多元共融的伦理观念。
四、总结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仅是一种宗教教义,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以善为本,以德立身,做一个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
结语:
这句古老的箴言,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远离恶业,多行善举,我们不仅能提升自身修养,也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