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贴现率名词解释】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它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主要用于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从央行借款的成本上升,从而减少贷款发放,抑制市场流动性;反之,降低再贴现率则会鼓励商业银行增加贷款,扩大市场流动性。
再贴现率在货币政策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进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它与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共同构成央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再贴现率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 |
功能 | 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水平 |
作用机制 | 提高再贴现率 → 商业银行借款成本上升 → 减少贷款 → 抑制流动性;降低再贴现率 → 鼓励贷款 → 扩大流动性 |
相关政策工具 | 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 |
对经济的影响 | 影响企业融资成本、居民消费、投资行为等 |
通过合理运用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金融市场运行,维持经济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