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的词语意思】“言不由衷”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时并不出于内心的真诚,而是有其他目的或隐藏的想法。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口是心非、虚伪做作的人。
一、词语解释
词义:
指说话不从内心出发,说的是假话或不符合真实想法的话。
出处: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其言不由衷,其行不正。”后演变为“言不由衷”。
近义词:
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虚情假意、表里不一
反义词:
言听计从、真心实意、直言不讳、表里如一
二、用法与例句
|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 批评他人虚伪 | 他总是言不由衷,让人难以信任。 |
| 描述不真诚的态度 | 她在会议上言不由衷,明显在敷衍了事。 |
| 表达对某人不信任 | 他的承诺听起来很动听,但我觉得言不由衷。 |
三、常见误区
| 误区 | 正确理解 |
| 认为“言不由衷”只是说错话 | 其实强调的是“说话不真诚”,而非单纯说错话。 |
| 把“言不由衷”和“撒谎”等同 | “言不由衷”更侧重于态度不诚,不一定完全是欺骗。 |
四、总结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言不由衷 |
| 拼音 | yán bù yóu zhōng |
| 释义 | 说话不从内心出发,有违本心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 近义词 | 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
| 反义词 | 言听计从、真心实意 |
| 用法 | 用于批评或描述不真诚的态度 |
| 例句 | 他总是言不由衷,让人难以信任。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言不由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还蕴含着对人性、诚信以及沟通方式的深刻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做到言行一致,避免因“言不由衷”而失去他人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