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竹生笋的意思】“哭竹生笋”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故事,常用来形容孝心感动天地、感天动地的感人行为。这个成语出自《二十四孝》中的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古代孝子孟宗在寒冬中因思念母亲而痛哭,最终感动上天,使竹林中长出新笋,以供母亲食用。
一、
“哭竹生笋”最早见于《三国志·吴书·孙休传》注引《世说新语》,后被收录进《二十四孝》的故事中。故事讲的是东吴时期的孝子孟宗,在冬天没有新鲜的笋子给生病的母亲吃,于是跑到竹林中哭泣,感动了天地,竹笋竟然在雪中生长出来,让母亲得以吃到新鲜的笋子。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深切关爱和无私奉献。
这一成语不仅象征着孝心的力量,也寓意着真诚的情感可以超越自然规律,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感动与奇迹。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哭竹生笋 |
出处 | 《二十四孝》、《三国志·吴书·孙休传》注引《世说新语》 |
故事背景 | 东吴时期,孝子孟宗因冬日无笋供母,痛哭感动天地,竹林生笋 |
主题思想 | 弘扬孝道精神,强调孝心可感天地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华文化中“孝”的核心价值,成为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素材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赞美孝顺之人,或比喻情感真挚能创造奇迹 |
延伸含义 | 不仅指孝心,也可引申为真诚的情感和毅力能够克服困难,实现不可能的事 |
三、结语
“哭竹生笋”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孝道的尊崇与传承。它提醒我们,亲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创造出奇迹。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铭记和践行。